缺芯之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還在擴大
2021年,中國全年出口集成電路3107億個,比2020年增加19.6%,總金額年度累計9929.6億元人民幣,同比2020年增加23.4%。相比于全年出口增長21.2%,集成電路的出口沒有達到平均增速,在全年總出口額中約占4.6%。
从2021年全年集成电路出口数据来看,全年12个月月均出口259亿个集成电路産品,月均出口额831.39亿元人民币,单个出口産品均价3.21元。
2021年,中國全年進口集成電路6355億個,同比2020年增加16.9%,總金額年度累計27934.82億元人民幣,同比2020年增加15.4%。2021年僅10個月就達到了去年97%的芯片進口量、去年93%的芯片進口額,同時,集成電路進口額已占全國總進口額的16%。在缺芯的背景下尚有如此巨量需求,如果芯片供應鏈平穩,可能進口數據會更加可觀。
从2021年全年集成电路出口数据来看,全年月均出口529.58亿个集成电路産品,月均进口额2327.9亿元人民币,单个産品进口价格4.39元,进口单价是出口的1.36倍。2019年全年集成电路进口单价为0.69美元(约合人民币4.75元),出口单价为0.46美元(约合人民币3.17元),进口单价约为出口单价的1.49倍。2020年全年集成电路进口单价为0.64美元(约合人民币4.19元),出口单价为0.45美元(约合人民币3元),进口单价为出口单价的1.4倍。近三年,进出口産品差价已经逐步缩小。
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持续加大。相比出口,进口数量的上涨速度在近三年斜率更大,增速更快。近年来,随着国内各行业领域,尤其是存储器、通讯芯片、各類传感器等高端领域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不断上升,国内对集成电路産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也在飙升。
從集成電路進出口金額來看,2017-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呈波動變化。但是從2019年開始,進出口金額逆差保持上漲。
根據以上數據,大致可以總結出三點結論:
1.集成电路进口産品价值大,出口産品价值小,我国在价值链中仍是弱势。
2.進出口差額仍在擴大,本土集成電路無法做到大面積替代。
3.我国集成电路出口优势已经初步出现,産品价值有所提高,2021年基本实现连涨(除2月春节略有下降),国产化有一定效果。
半導體制造設備缺口巨大
上海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董事長尹志堯曾表示:“大國博弈,所有卡脖子都是在設備上”。在2021年海關總署的報告中,半導體制造設備情況繼續嚴峻。
2021年全年中國共進口490563台半導體制造設備,包括制造單晶柱或晶圓用的機器及裝置、制造半導體器件或集成電路用的機器及裝置、制造平板顯示器用的機器及裝置三種。其中,制造平板顯示器用的機器及裝置采購量最大,制造半導體器件或集成電路用的機器及裝置采購金額最大。不過,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制造單晶柱或晶圓用的機器及裝置,相比于2020年同比增長69.3%,超過了制造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的機器裝置增長速度,而顯示器用機器裝置采購量同比下降22.6%。
在三種機器的采購均價中,制造集成電路和器件的機器采購均價最高,平均一台設備價值864萬,遠超制造單晶柱或晶圓用設備的230萬以及平板顯示器設備均價9萬。
從半導體制造設備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對半導體産業鏈上遊(多是材料制備)更加重視,但是在制造設備上仍然沒有話語權。

來源:海關總署
更加明顯的是,在海關總署的出口數據中,半導體制造設備沒有列示,不屬于出口主要商品。
政策在大力影響半導體進出口
上層建築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半導體領域的上層建築對企業的發展作用尤爲明顯,間接提高了企業采購的結果。
如果從2020年的政策開始算,這些政策的作用在2021年作用更加顯著。近兩年,關于集成電路的政策更新頻率提高,從所得稅減負、進口免關稅、投融資工具、科技攻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幫助。
2020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産業和軟件産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的通知》,對28nm以下先進制程公司給予10年稅收優惠,對封測、設計、制造、軟件公司給予5年的減稅或者免稅,這一紙文書被大量專業人士解讀爲“中國半導體黃金十年的開始”。2021年9月,貫徹國務院發展集成電路的精神,財政部、海關總署聯合下文,通發免關稅政策,對于65nm以下邏輯電路、存儲器公司給予進口免稅。2020年10月,中共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11月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集成電路列爲“國家戰略科技”,是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十四五規劃”是集成電路發展政策的藍本。2021年各地政策也提上日程,除了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政策之外,各省、直轄市也陸續發布了自己的本地十四五集成電路目標。政策不斷給半導體開便利通道,這對去年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進口額一路沖高不無助力。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争抢产能,通过大量补贴或者优惠吸引半导体公司落地本国。但是,业界也发出警告,称越来越依赖国家政策,半导体创新会受到限制。《日本经济新闻》此前举例表示,在汽车领域消费者拥有工厂和研究所的国家,如果车厂被迫在该国采购国内産品,可能不得不将技术能力较差的半导体部件融入汽车成品中。高科技産品的脱钩会对受益于国际分工的消费者和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也警告说:“我们无法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建立一个超过数千亿美元和多年的完整供应网络。”
2021年11月24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2021—2023年)”。該方案強調,要加快建立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強制度體系,半導體是其中代表性議題。此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國內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新政策,其中提到了要在2025年將中國的芯片自給率提高到70%,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我國的芯片自給率僅有30%左右,而目前的貿易逆差仍然巨大,達到70%的自給率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戰的。